草药


中药ABC    神农本草药解    常用药经络    药的补泻升降、《伤寒论》药性


如果说中医知识的传承是一个巨大挑战,那么草药的现状则是中医越来越窄的咽喉要道。

首先药的质量的急剧下滑,让中医的应用失去了平衡。比如100年的20克黄芪如今需要100克以上;12克的炮附子,今天的中医大家竟然起用在80克黑附子才能见到效果。而质量的不稳定更让草药失去了应用的标准。

让草药雪上加霜的是,真正救命的药竟然被禁止了!!人们对西药的毒性置若罔闻、趋之若鹜,对中药的偏性不去学习却来禁止,实乃中医之悲哀也!!!

家慧中医研究中心首先以神农本草为根本,适度增加其它的常用药。对药性的解释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辅以编辑。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选择一些重要草药提供给大家。

五味之义:

  1. 凡药酸属木入肝
  2. 苦属火入心
  3. 甘属土入脾
  4. 辛属金入肺
  5. 咸属水入肾

五色之义

  1. 青属木入肝
  2. 赤属火入心
  3. 黄属土入脾
  4. 白属金入肺
  5. 黑属水入肾

五味之用

  1. 凡药酸者能涩能收
  2. 苦者能泻能燥能坚
  3. 甘者能补能和能缓
  4. 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
  5. 咸者能下能软坚
  6. 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阴阳之义

  1. 寒热温凉是气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
  2. 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也
  3. 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
  4. 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
  5. 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
  6.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7. 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8. 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
  9. 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10.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药之相从

  1. 凡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2. 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
  3. 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
  4. 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5.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
  6. 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
  7. 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
  8. 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
  9. 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

此上下内外之相从也。

药色之入经脉

  1.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2.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3.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4.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5.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6. 十二经中唯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而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

此诸药入诸经之分布也。

药之异同

  1. 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者。
  2.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3.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4.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5.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6.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此异同之义也。

五脏补泻之义

  1. 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
  2.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3.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4.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5.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6.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此是其义也。

六淫主治

  1.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2.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3.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4.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5.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6.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须明,而施用贵审也。

五行相生

  1. 人之五藏应五行,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 又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
  3. 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
  4. 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
  5. 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
  6. 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

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五行相克

  1. 酸伤筋,辛胜酸;
  2. 苦伤气,咸胜苦;
  3. 甘伤肉,酸胜甘;
  4. 辛伤皮毛,苦胜辛;
  5. 咸伤血,甘胜咸。
  6. 因为酸主收敛,敛则筋缩,苦能泻气,辛能疏散肌理,咸能渗泄。

五病所禁

  1.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2.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3.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甚。
  4.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5.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五味所伤

  1.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2.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3.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4. 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
  5.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药之为物,各有其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有因性相从者,有因气相求者,有因质相同者,自然之理,可以以意得也。

药名

  1.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
  2. 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
  3. 有以气名者,稀签香薷之类是也,
  4. 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
  5. 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
  6. 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
  7. 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制药

  1. 凡药火制四:煨炙炒煅也。
  2. 水制三:浸泡洗也,
  3. 水火共制二:蒸煮也,
  4. 酒制升提,姜制温散。
  5. 入盐走肾而软坚。
  6. 用醋注肝而收敛。
  7. 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
  8. 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
  9. 乳制润枯生血,
  10. 蜜制甘缓益元。
  11. 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
  12. 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13. 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平和,
  14. 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15. 去穰者免胀,去心者除烦。

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药误

  1. 一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
  2. 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
  3. 或收采非时,则良楛异质,
  4. 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
  5. 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

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炼,思以荡寇克敌,适以覆众舆ㄕ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中药分类:

  1. 丸剂:药缓力专。用蜂蜜制或水漂。
  2. 汤剂:汤者,荡也。速度快。
  3. 散剂:入肠胃或喉咙的药,用于皮肤病外用。
  4. 膏剂:内服外服皆可
  5. 丹剂:可以保存很久

剂量:

  1. 经典原文中的一两接近与今天的一钱,大约3.78克。
  2. 一升相当与今天一小杯,或者一钱

 


点击加入QQ群,我们会经常在这里分享对大家有帮助的信息:

目前 用户二群 172377202 、用户三群 175019433、用户四群 337400275 均可自由加入(用户一群已满)。
各用户群是一样的,请不要、不要重复加入

家慧中医学术群163909875,在职或退休中医生、正规中医学院学生、中医学院老师、中药剂师(需要身份认证)

申请入群被拒的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2   www.jh81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家慧中医版权所有